一、机构沿革
民国38年(1949年)5月6日,坛丘解放,延续解放前区域,为善骏乡。上级政府派南下工作组到坛丘,另派杨德清、刘夜(亚)明、季之孝分别到善骏乡的南塘、坛丘、龙泉接收伪政权,筹建人民政权。
表10-22 民国38年5月坛丘境内接收伪政权时领导任职情况表
乡别 |
单位名称 |
姓名 |
性别 |
籍贯 |
职务 |
任职时间 |
善 骏 乡 |
坛丘 |
刘夜(亚)明 |
男 |
江苏泰州 |
工作队民运委员 |
民国38年5月 |
南塘 |
杨德清 |
男 |
山东牟平 |
工作队民运委员 |
民国38年5月 |
|
龙泉 |
季之孝 |
男 |
江苏泰州 |
工作队民运委员 |
民国38年5月 |
民国38年5月至1950年1月,坛丘境内有善骏乡、忠介乡、谢圣乡、南麻乡,每个乡都设乡长、副乡长。
表10-23 民国38年5月至1950年1月乡长、副乡长任职情况表
乡别 |
姓名 |
性别 |
籍贯 |
职务 |
任职时间 |
善 骏 乡 |
张光启 |
男 |
江苏南通 |
乡长 |
1949.5~1950.1 |
严明华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49.5~1950.1 |
|
邹再荣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49.6~1950.1 |
|
虞延泽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49.6~1950.1 |
|
忠 介 乡 |
赵鹤林 |
男 |
浙江绍兴 |
乡长 |
1949.5~1949.10 |
张伟道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乡长 |
1949.11~1950.1 |
|
陆惠民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49.6~1950.1 |
|
朱耀庭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49.8~1950.1 |
|
谢 圣 乡 |
陈国祥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乡长 |
1949.5~1949.10 |
仲春泉 |
男 |
浙江绍兴 |
乡长 |
1949.11~1950.1 |
|
沈沛乾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49.5~1949.11 |
|
陈国祥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49.11~1950.1 |
|
赵鹤林 |
男 |
浙江绍兴 |
副乡长 |
1949.11~1950.1 |
|
顾阿坤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49.12~1950.1 |
|
南麻乡 |
张吉田 |
男 |
山东牟平 |
乡长 |
1949.5~1950.1 |
1950年2月,坛丘区人民政府成立,是月起,区、乡两级按新体制工作,下辖南麻、龙泉、开阳、太平、南塘、坛丘、南心、郎中、大谢9个乡。是月,坛丘乡人民政府成立,任命张光启为乡长。乡设指导员、乡长、副乡长,11月设农会主任。1954年7月,坛丘区与盛泽区合并为盛坛区,坛丘境内的南塘乡划入平望区。
表10-24 1950年2月至1954年7月坛丘区政府领导任职情况表
姓名 |
性别 |
籍贯 |
职务 |
任职时间 |
于时贵 |
男 |
山东文登 |
副区长支持全面工作 |
1950.2~1951.2 |
于时贵 |
男 |
山东文登 |
区长 |
1951.2~1953.2 |
张振海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区长 |
1953.10~1954.7 |
张光启 |
男 |
江苏南通 |
副区长 |
1951.5~1953.9 |
民国38年5月至1956年4月,坛丘小乡阶段。小乡阶段建区、乡,撤并区、乡频繁,行政机构变化较大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,小乡干部培养、提拔较多,调换也十分频繁。
表10-25 1950年2月至1956年3月坛丘境内各乡正、副乡长任职情况表
乡别 |
姓名 |
性别 |
籍贯 |
职务 |
任职时间 |
坛 丘 乡 |
张光启 |
男 |
江苏南通 |
乡长 |
1950.2~1950.6 |
刘夜(亚)明 |
男 |
江苏泰州 |
乡长 |
1950.6~1950.12 |
|
黄文奎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50.7~1952.10 |
|
汤二宝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乡长 |
1952.10~1956.3 |
|
陈小宝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52.10~1956.3 |
|
南 塘 乡 |
严明华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乡长 |
1950.2~1950.8 |
徐桂宝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、乡长 |
1950.7~1952.12 |
|
杨官宝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、乡长 |
1952.12~1954.7 |
|
吴杏生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54.3~1954.7 |
|
南 心 乡 |
陈志明 |
男 |
江苏吴江 |
指导员(兼) |
1950.2~1950.7 |
戴荣华 |
男 |
浙江海宁 |
副乡长 |
1950.2~1950.7 |
|
王彩宝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乡长 |
1950.7~1951.5 |
|
邵华生 |
男 |
浙江绍兴 |
副乡长、乡长 |
1950.7~1956.3 |
|
王六宝 |
男 |
浙江绍兴 |
乡长 |
1952~1954.7 |
|
李仁宝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乡长 |
1954.10~1956.3 |
|
周阿四 |
男 |
江苏苏北 |
副乡长 |
1954.3~1956.3 |
|
郎 中 乡 |
朱耀庭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50.2~1950.12 |
朱耀庭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乡长 |
1951.1~1956.3 |
|
章柏生 |
男 |
浙江绍兴 |
副乡长 |
1952~1954 |
|
大 谢 乡 |
顾阿坤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50.2~1952.12 |
沈凤昌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、乡长 |
1950.2~1954.8 |
|
沈金观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52.1~1952.12 |
|
陈金龙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乡长 |
1954.7~1956.3 |
|
太 平 乡 |
朱长林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乡长 |
1950.2~1950.6 |
张光启 |
男 |
江苏南通 |
乡长 |
1950.7~1951.5 |
|
吴耀祥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、乡长 |
1951.6~1953.12 |
|
计福庭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52~1955.12 |
|
林应宝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乡长 |
1954.1~1955.12 |
1956年4月并区、乡,烂溪以东的大谢乡、郎中乡及南心乡在溪东的2个高级社归属盛南乡(茅塔乡),南塘乡回归坛丘乡,南麻乡并入坛丘乡。
表10-26 1956年4月至1958年9月坛丘乡正、副乡长任职表
姓名 |
性别 |
籍贯 |
职务 |
任职时间 |
汤二宝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乡长 |
1956.4~1957.3 |
张幼堂 |
男 |
浙江绍兴 |
乡长 |
1957.3~1957.10 |
沈沛乾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乡长 |
1957.10~1958.4 |
王胜华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乡长 |
1958.4~1958.9 |
李仁宝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56.4~1957.10 |
汤二宝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57.3~1957.10 |
沈来宝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57.10~1958.9 |
1958年9月25日,坛丘人民公社成立,建坛丘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(简称坛丘公社管委会),实行政社合一体制,设社长、副社长。原在盛南乡的金星二社、三社,五星一社至六社回归坛丘。 1967年春,公社生产办公室成立,由人武部主持工作。中国人民解放军27军,派军代表到坛丘“支左”。1968年3月,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(简称革委会)成立,设主任、副主任。1970年6月,公社党委会恢复。1981年7月,撤销革委会,恢复管委会至1983年7月经济体制改革。
表10-27 1958年9月至1983年7月坛丘公社正、副社长(主任)任职表
机构 |
姓名 |
性别 |
籍贯 |
职务 |
任职时间 |
坛 丘 公 社 管 理 委 员 会 |
王胜华 |
男 |
江苏吴江 |
社长 |
1958.9~1963.8 |
丁仁山 |
男 |
江苏吴江 |
社长 |
1963.8~1966.1 |
|
杨信忠 |
男 |
江苏吴江 |
社长 |
1966.4~1968.3 |
|
沈来宝 |
男 |
江苏宜兴 |
副社长 |
1958.9~1962.7 |
|
计福庭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社长 |
1958.10~1962.5 |
|
黄金福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社长 |
1958.10~1962.8 |
|
钱金荣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社长 |
1958.10~1960.9 |
|
陶阿男 |
男 |
江苏苏州 |
副社长 |
1960.3~1962.7 |
|
杨金生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社长 |
1960.8~1961.4 |
|
洪振声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社长 |
1960.8~1962.8 |
|
孙九智 |
男 |
山东牟平 |
副社长 |
1961.1~1968.3 |
|
徐道海 |
男 |
江苏兴化 |
副社长 |
1961.3~1962.8 |
|
吴家成 |
男 |
江苏沭阳 |
副社长 |
1963.3~1965.11 |
|
俞绍荣 |
男 |
浙江宁波 |
副社长 |
1965.9~1968.3 |
|
坛 丘 公 社 革 命 委 员 会 |
平顺观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主任 |
1968.3~1969.3 |
胡学乾 |
男 |
江苏灌云 |
主任 |
1969.3~1973.9 |
|
陈龙生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主任 |
1974.9~1975.9 |
|
沈明生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主任 |
1976.5~1980.4 |
|
胡掌林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主任 |
1980.11~1981.6 |
|
史明君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主任 |
1968.3~1969.3 |
|
卢诚 |
男 |
江苏盐城 |
副主任 |
1968.3~1969.3 |
|
庞奎 |
男 |
江苏滨海 |
副主任 |
1968.3~1969.3 |
|
陈五宝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主任 |
1968.3~1969.3 |
|
孙九智 |
男 |
山东牟平 |
副主任 |
1968.3~1970.4 |
|
俞绍荣 |
男 |
浙江宁波 |
副主任 |
1968.3~1970.4 |
|
徐儒熙 |
男 |
江苏常州 |
副主任 |
1969.3~1974.10 |
|
杨信忠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主任 |
1969.3~1971.12 |
|
李彦超 |
男 |
江苏涟水 |
副主任 |
1972.6~1981.7 |
|
沈明生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主任 |
1975.5~1976.5 |
|
徐阿学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主任 |
1976.3~1981.7 |
|
王志林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主任 |
1976.3~1981.7 |
|
徐静柏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主任 |
1980.1~1981.6 |
|
孙阿和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主任 |
1981.3~1981.7 |
|
王胜奎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主任 |
1981.3~1981.7 |
|
坛 丘 公 社 管 理 委 员 会 |
徐静柏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主任 |
1981.6~1983.7 |
李彦超 |
男 |
江苏涟水 |
副主任 |
1981.7~1982.4 |
|
徐阿学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主任 |
1981.7~1983.1 |
|
王志林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主任 |
1981.7~1983.7 |
|
孙阿和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主任 |
1981.7~1983.7 |
|
王胜奎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主任 |
1981.7~1983.2 |
|
陈志荣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主任 |
1983.3~1983.7 |
1983年7月,体制改革,坛丘乡人民政府成立,设正、副乡长,实行乡管村体制,政府部门设助理。
表10-28 1983年7月至1994年5月坛丘乡正、副乡长任职表
姓名 |
性别 |
籍贯 |
职务 |
任职时间 |
陈荣生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乡长 |
1983.7~1989.4 |
杨伯荣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乡长 |
1989.4~1993.12 |
陈志荣 |
男 |
江苏吴江 |
乡长 |
1993.12~1994.5 |
王志林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83.7~1987.1 |
钱传明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84.5~1989.12 |
陆阿林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87.3~1992.1 |
屠玉良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89.12~1992.11 |
张玉泉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92.1~1994.5 |
戚建刚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92.11~1994.5 |
陈凤根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乡长 |
1992.11~1994.5 |
1994年2月3日,吴江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坛丘撤乡建镇,3月获江苏省批准,5月18日举行仪式。2000年7月12日,苏州市人民政府同意撤销坛丘镇并入盛泽镇,8月2日,获吴江市人大通过,8月4日停用原印章。
表10-29 1994年5月至2000年7月坛丘镇正、副镇长任职表
姓名 |
性别 |
籍贯 |
职务 |
任职时间 |
陈志荣 |
男 |
江苏吴江 |
镇长 |
1994.5~1997.3 |
沈云奎 |
男 |
江苏吴江 |
镇长 |
1997.3~2000.7 |
张玉泉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镇长 |
1994.5~2000.7 |
陈凤根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镇长 |
1994.5~2000.7 |
戚建刚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镇长 |
1994.5~1997.10 |
杨金庭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镇长 |
1995.1~1997.10 |
陆爱英 |
女 |
江苏吴江 |
副镇长 |
1995.1~2000.7 |
吴天歧 |
男 |
江苏吴江 |
副镇长 |
1998.11~2000.7 |
二、人民政府职能机构
民国38年(1949年)5月,坛丘建立人民政权。1950年2月,坛丘建立区人民政府,下设文书,会计,武装干部,民政助理,公安助理,财粮助理,生产助理,文卫助理,下管乡。是月,坛丘乡人民政府成立,设正、副乡长,中队长,农会主任。1954年7月,坛丘区与盛泽区合并为盛坛区,坛丘为乡,设正、副乡长。1956年3月27日,并区、乡,为坛丘乡人民政府,设乡长、副乡长。
1958年9月,为政社合一机构,坛丘人民公社成立,设社长、副社长。1963年4月,公社管委会配主任、副主任。政府部门设民政助理、公安特派员,财政、税务员,人民武装部(简称人武部)。
1966年5月,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,12月,行政机构瘫痪。1967年3月,公社生产办公室成立,由人武部负责抓全面工作。1968年3月,公社革委会成立,设主任、副主任。1970年6月,公社党委会恢复,实行“一元化”领导,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。1981年6月28日,撤销公社革委会,恢复公社管委会,书记不再兼管委会主任,设“一室四站一公司”:政府办公室、农业站、副业站、经营管理站、农机农电站、工业公司。
1983年7月10日,乡七届二次人代会召开,坛丘乡人民政府成立,选举乡长、副乡长,设民政助理、文卫助理、村建助理、司法助理、计划生育助理、工商员、税务员。1994年5月18日,坛丘撤乡建镇,坛丘镇人民政府成立,实行镇管村制,政府设正、副镇长,助理。
至2000年7月,政府职能机构(含市派出机构)如下:
民政:自坛丘区设民政助理员之后,配备助理员1人至2000年7月。
公安:坛丘区时设公安助理员。人民公社时设公安特派员。1984年11月29日,坛丘乡派出所成立,由副所长,指导员,民警及合同制民警组成。2000年7月,有所长、副所长,指导员,民警及合同制民警,民警中有交通民警、户籍民警等。
财政:坛丘区时设财粮助理员。合作社时设辅导总会计。人民公社时设财政会计。1981年9月25日,公社财政所成立,由副所长、会计、出纳组成。2000年7月,有所长1人,会计1人,出纳及工作人员5人。
工商:1972年,公社设市场管理员。1976年,设工商管理员(简称工商员)。1983年11月1日,乡工商组成立,设组长、工商员。1989年,乡市场管理委员会(简称市管委)成立,设主任、副主任。市管委在工商组领导下。2000年7月,有组长1人,工商员3人。
税务:坛丘区时配税务干部,人民公社时设税务员。1984年7月,乡税务组成立,设组长、会计。1994年6月,镇增设地税所。此后,坛丘镇有国税、地税2个机构,配所长及工作人员,地税所还配副所长。2000年7月,国税、地税除所长、副所长外,有工作人员4人。
司法:1981年4月,公社配司法助理员1人。1984年4月,乡设司法办公室(简称司法办),工作人员2人。1987年4月8日,乡法律服务所成立。2000年7月时,所长1人,工作人员3人。
村建:坛丘区时设生产建设助理。1982年,公社设村镇建设助理。1983年7月,乡村镇建设办公室(简称村建办)成立,设助理员1人,工作人员2人。1987年9月,乡村建办下面的建设管理站(简称建管站)成立,设站长,副站长。
土管:1989年4月,乡土地管理所(简称土管所)成立。至2000年7月,设副所长、土管员3人。
环保:1984年10月,乡设环境保护助理员(简称环保员)至2000年7月。
文教:坛丘区设文教助理后,配助理员1人至2000年7月。
卫生:人民公社时设文卫助理。1987年设卫生助理员至2000年7月。
科技:1987年,乡设科技助理员1人至2000年7月。
计划生育:1979年6月,公社配计划生育专职干部1人。1984年10月,计划生育办公室(简称计生办)成立。2000年7月,计生办有主任1人,工作人员2人。
统计:1983年7月,乡配统计员。1991年8月,统计站成立至2000年7月。
治安: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,治安由武装兼管。1974年,公社设人事保卫组(简称人保组)。1990年12月,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(简称综治办)成立,设组长、副组长至2000年7月。
城管:1992年,乡城市管理队伍成立,设队长、队员至2000年7月。
渔政:1988年2月,乡配渔政员1人至2000年7月。
劳服公司:1984年9月28日,乡劳动服务公司(简称劳服公司)成立,设经理、会计、出纳各1人。1996年,更名为劳动服务站。2000年7月,有经理、会计、出纳、工作人员等4人。
文化站:1951年4月,组建坛丘区文化站,人员2人。1984年,乡文化中心成立。2000年7月,站长1人,工作人员3人。
广播站:1955年,乡建广播收音站(简称广播站)。1969年6月,公社建广播放大站。1990年12月,广播站更名为乡广播电视站(简称广电站)。2000年7月时,站长、副站长各1人,工作人员3人。
兽医站:1960年,组建公社兽医站。至2000年7月,设站长1人,工作人员3~5人。
食品站:1979年8月,公社食品站成立。至2000年7月,设站长、副站长各1人,工作人员12人。
管电站:1976年,公社用电管理站(简称管电站)成立,设站长1人,工作人员2人。2000年7月并镇时,管电站有站长、会计、出纳、工作人员10多人。
机电站:1958年,公社机电站成立,设站长、会计、工作人员, 1999年12月撤销。
水利站:1989年前,水利站与机电站合署办公,人员分设,管理项目分开。1989年,两站分设。至2000年7月,设站长1人、水利技术员2人。
农机站: 1973年12月,公社农机站成立。至2000年7月,设站长、农机技术员、会计等。
交管站:1980年2月26日,公社交通管理站(简称交管站)成立,设站长1人,会计1人,工作人员2人。1985年6月,乡交管所成立。至2000年7月,设所长1人,会计1人,工作人员5人。
房管所:1952年1月,区设房产管理所(简称房管所)。1966年,公社房产管理组成立。1973年1月,恢复房管所,配负责人1人,并兼管卫生管理委员会(简称卫管会)。1981年,房管所与卫管会合署办公。1986年,分开单设至2000年7月并镇,并镇时有所长1人,会计1人,工作人员2人。
卫管会:1953年,区清洁管理所(简称清管所、环卫所)成立,1962年卫生管理所成立。1973年,公社卫管会与房管所设同一负责人。1981年,卫管会与房管所合署办公。1986年,卫管会与房管所分开设立。至2000年7月,设所长1人,会计1人,工人3人。
农村卫生管理所:前身是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(简称医管会)。1970年,公社医管会成立,设负责人1人,会计1人。1986年上半年,乡医管委撤销,由医院管理。1990年4月,乡恢复医管委。1997年7月,坛丘镇农村卫生管理所成立;至2000年7月,设所长1人,会计1人,出纳1人。
街道办事处:1950~1962年,坛丘设集镇领导人,下有4个小集镇(坛丘、南塘、南麻、龙泉嘴)。1973~1983年10月,设集镇党总支。1991年5月,集镇管理领导小组成立,组长由副镇长兼,下设办公室。1996年1月31日,吴江市政府批准坛丘镇设桥西、银匠湾、桥东3个居委会,至2000年7月。
人武部:坛丘区时设武装干部。人民公社时设部长、干事。1981年,设部长、副部长。1983年7月后,设部长、副部长、干事至2000年7月并镇。
此外,1953年,区组建血吸虫防治小组。1956年,乡血防领导小组成立,80年代初撤销。60年代,公社设上山下乡办公室,70年代末撤销。1972年,公社沼气办公室成立,1986年撤销。
三、基层工作机构
(一)历代基层组织
明朝,县以下设乡,乡以下设图。乡设乡董,图设图董,总管一乡、一图事务,是农村基层行政组织的半公职人员,负责田赋征收工作。图以下设圩甲,圩甲以圩为单位核收全圩田赋。清乾隆时十户立一牌头,十牌头立一甲长,十甲立一保长。民国时县以下有乡、图、圩,设图董、圩甲。民国18年(1929年)乡、镇以下设闾、邻。以五户为邻,五邻为闾,设闾长、邻长。民国23年3月废闾、邻为保、甲制。乡、镇以下设保、甲,有保长、甲长至民国38年5月坛丘解放。
(二)人民政府基层组织
1、居民委员会
1950年,坛丘集镇属坛丘乡的坛丘村,由副村长分管居民工作。镇上设桥东、桥西2个居民小组,各设组长1人。1957年,镇上设财贸科长。1959年,设集镇负责人1人。1961年,财贸科长兼供销合作社领导,管理集镇居民有关事项。1973年,镇党总支负责市政工作。
1991年5月,坛丘乡集镇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一副镇长兼任。是年8月,坛丘集镇办负责人由民政助理兼任,工作人员2人。1996年1月,镇设3个居民委员会。桥西居委会在莲云桥西,有148户,负责人顾颂声;银匠湾居民委员会在莲云桥东、银河桥北,有129户,负责人李铭(明)鑫;桥东居委会在坛丘港东、银河桥南,有133户,负责人陈巧生;全镇共426户,1245人。3个居委会由3个人负责,直至2000年7月并镇。
2、村民委员会
1950年8月,废保、甲制,几个自然村组成一个行政村,设村长、农会大组长,较大的村设副村长。1951年9月,坛丘区有56个行政村。1955年末,坛丘境内有82个初级社。1956年,坛丘境内有20个高级社(即五星一社至六社,金星一社至十社,梅塘七社至九社及明星一社。其中五星一社至六社及金星二、三社在盛南乡),实行政社合一,设正、副社长,妇女主任、监察主任。1958年9月,人民公社成立,基层为大队,设正、副大队长、会计、治保主任(兼民兵营长)、妇女主任、粮食保管员。1965年1月,大队设贫下中农协会主任(简称贫协主任),全社有21个农业大队,1个捕捞大队。1966年冬,大队改为大队革命委员会,设正、副主任,委员7~9人。1968年,设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(简称文革小组)组长。1977年,改为大队管理委员会(简称大队管委会),贫协主任取消。全社有23个大队管委会。
1983年7月,体制改革后,农村设23个行政村,村设“三套班子”(党支部、村民委员会、经济合作社)。党支部设书记、支委,大一点的支部配副书记。村民委员会设村主任、治保主任(兼民兵营长)、妇代会主任。经济合作社设正、副社长、会计。1989年3月,村民委员会第二次换届选举。1992年10月,村民委员会第三次换届选举。1998年12月,村民委员会第四次换届选举。2000年7月并镇时,坛丘镇下辖23个行政村,村的人员配备与前面相同。
四、施政要务
民国38年(1949年)5月,坛丘解放。是年,遭遇洪涝灾害,政府组织群众抗灾自救。1950年2月,坛丘区、乡人民政府先后成立。是月,乡复圩工程开工,5月初竣工。是年,坛丘镇建造蚕种催青室。11月起,开展土地改革试点,翌年3月结束。1951年春,大兴水利,新开河浜。12月,宣传贯彻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》,开始婚姻登记工作。1952年,区妇幼保健站成立,粮食供应站设立,中国人民银行吴江县支行盛泽营业所坛丘服务组成立。1953年,苏州至乌镇的轮船“乌苏班”途经坛丘。1954年镇上办起茧站、农村信用合作社。1956年,镇上办起联合诊所、丝织厂等。1958年,镇上办起农具修理厂、饲料加工厂、轧米厂及农业中学。下半年,公社文工团成立。1959年,机电站成立,各大队开挖渠道及通电话、广播。1960年始,公社建联圩、套闸,进行水利灌溉设施建设。1962年,公社卫生管理委员会及公社兽医站成立。1963年,修建莲云桥两岸的驳岸,重建明月桥。农村开设供销社的下伸店。1966年,疏通坛丘港,建轮船码头,上海至铜罗的轮船“上海班”途经坛丘。1968年起,各大队选拔培养赤脚医生,并先后办起合作医疗卫生站(简称医疗站)。1969年,围垦西白漾;筹建公社缫丝厂。1970年,公社医疗管理委员会成立;公社缫丝厂竣工投产。1975年春,公社办起丝织厂;下半年工业办公室成立;组建建筑社。1980年易地建造医院。1981年,坛丘修建明月桥南驳岸10米,莲云桥东西两驳岸14.5米,桥堍驳岸6.3米,增设清风桥栏杆,重建庙弄下水道50米,平整大会堂门前场地。1982年3月,开始建造坛溪大桥,桥长95米,宽8米,矢高10米,翌年1月31日竣工;1983年1月,坛丘筑好坛溪大桥至缩甲湾全长2.66公里的盛坛公路路基,宽8米,路面宽4米。
1984年4月3日,坛溪大桥及盛坛公路通车。是年5月始,盛坛公路接通205省道,全长2.2公里。9月始,坛丘中学用5年时间由坛丘港东的献字圩搬迁到坛丘港西的见(建)字圩,新校区占地面积25753平方米。11月28日,坛丘建进镇公路,取名为银河路,长710米,宽13米,翌年10月竣工。
1985年4月,全乡浇好44公里乡道,51公里村道,接通到溪南村的公路路基。12月,建筑坛丘至南麻的公路路基,全长5.8公里,翌年11月竣工。1986年4月,新兴路路基形成,长682米,宽8米;溪南大桥建成通行,全长59米,宽4.1米,矢高8.5米。1987年建造银河桥、小庙桥及横跨斜港的庙桥。庙桥全长跨度30米,宽4米。
1988年3月10~13日,乡组织全乡干部群众到西白漾开挖河道。围垦河由8米拓宽至11米,全长1.14公里,为西白漾大包围排涝工程做好前期工作。是年11月7日,横跨麻溪的清溪桥竣工通行,桥全长59米,宽5.2米,矢高8.2米。1990年,乡在老鼠坝建造农贸市场,营业面积1200平方米,设304个摊位,场外建停车场300平方米,翌年1月开业。
1991年1月15日,乡组织全乡干部群众到东屯村开挖河道,接通豚(囤)里(肥)浜至黄家港(浜)。冬季,全乡疏浚河道31条,长19.5公里,加固圩堤36只。1992年7月,乡东方丝绸市场第二分场筹建组成立,拓宽市场路,首期投入950万元,172间门面房,翌年8月18日竣工开业。1992年7月,乡自来水厂始建,翌年 7月投产。
1992年秋季,坛丘乡与宁夏石嘴市大武口区大武口乡、广东省东莞市中童镇、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结为友好乡镇。年末,盛南公路坛丘段路面拓宽至24米,建筑工厂北路、工厂南路路基。1993年2月1日,乡在坛丘村第十一组开始建造3.5万伏遥控、遥信、遥划、遥调变电所,建成后主变容量16兆伏安。8月,坛丘中心小学从坛丘港东的献字圩搬迁到坛丘港西的熟字圩,占地面积17820平方米。
1994年年初,坛丘乡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“江苏省文化先进乡镇”。 5月18日,坛丘撤乡建镇。12月1日起,坛丘易地建造坛溪大桥,建成后的坛溪大桥更名为坛丘大桥,全长235米,主跨度85米,桥面宽15米,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,原坛丘大桥更名为华洋桥。是年,拓宽华洋桥。
1996年1月31日,镇设桥西、银匠湾、桥东3个居委会。4月,镇在坛丘港西,华洋桥南易地建造一新型农贸市场,投资158万元,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,144个摊位,年内竣工。是年7月,镇将自来水厂的取水口由坛丘港改至麻漾,日供水量由2500吨提高到5000吨。11月,镇开始安装有线电视,并与吴江有线电视台联网。是年,镇易地建造卫生院,地点在新农贸市场西南,莫斯湾粮库西,占地面积7333.7平方米,投资163万元,翌年竣工并投入使用。
1997年5月,镇在南塘村征用9734平方米土地建首个垃圾填埋场,8月建成。是年10月,镇疏通银丝桥西,银河桥东的河道;开通岳祠漾两岸人行道,并做到绿化、美化;农村改厕2217户,11月,镇创建的“苏州市卫生镇”验收合格。12月,全镇疏浚河道56条,总长35.59公里,完成土方17.8万方。1998年,全镇开通大谢村、南塘村两条公交线路;苏教督〔1998〕6号文,坛丘镇被苏州市确认为“苏州市实施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”。
1999年8月,坛丘镇被苏州市命名为“科普文明镇”。10月16日,镇创建的“江苏省卫生镇”验收合格。12月,镇通过“苏州市新型小城镇”考核验收。是年,镇外贸公司、建筑公司、华佳集团、联圩牛津布厂等6家企业分别采取:整体出售,分块剥离,动产拍卖,不动产租赁形式。
2000年2月28日,镇农工商总公司制订〔2000〕7号文,《坛丘镇关于进一步规范私营企业发展政策的若干意见》。3月30日,基督教新教堂举行开堂典礼。6月26日始,浇灌南塘村至梅堰镇交界处长880米,宽4.5米的柏油路;铺设南塘村至西扇村长414米,宽5米的砂石路面。
五、信访工作
中共坛丘乡(镇)党委、政府历来重视信访工作,设立信访组,由专人负责,并建立接待、督办制度。党委秘书负责每季一次填写统计报表及每年一次的总结汇报工作。
1984年一季度,坛丘乡初次来信13人,重复来信1人,初次来访31人;其中检举揭发的14人,要求劳动就业的16人,解决生活困难的8人,解决户口粮油关系的2人,民事纠纷的3人,申诉经济罚款的1人,涉及农村政策的1人。来信、来访的45人次中,领导阅批信件8件,自己办理6件,接待来访群众31人。另外,上级交办的信件1件,结案的1件。1984年,坛丘乡全年受理信访239件次,结案236件次;上级交办3件,结案3件。
1986年,坛丘乡来信70件,比1985年减少17件;来访13人次,比1985年减少115人次。1987年2月,坛丘乡每月15日为乡长接待群众的日子,并形成制度。1986~1987年,坛丘乡信访组负责人连续两年被苏州市评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。1993年5月,坛丘乡规定,每月1天(15日)为领导接待日制度。1998年9月,坛丘镇将领导接待日由每月1天改为每月2天(14日、28日)。并建有值班制度,制有值班表格,备好来访值班接待记录,群众来访登记表,来访人员联系表等。这制度执行至2000年7月。